大学校名改了之后怎么写毕业学校 名牌的
学校特色的党建品牌名称有哪些?
学校的主责主业是教书育人,因些,党建特色品牌可以围绕教书育人开展,可以党建与专业融合,党建与课程融合,党建与实践融合。
如:党建铸魂+特色育人;倾尽丹心育桃李,奉献韶华铸师魂;红满校园,培根铸魂;守望初心,助梦成长;党徽闪耀,尚美崇教;党建红,教育蓝,等等。都是不错的党建品牌名称
校名真的会影响学校发展吗?
当然会有影响,比如现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最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人都简称“哈军工”,当时的哈军工可是全中国最顶尖的大学,其地位甚至超过清华北大,哈军工被拆分以后改名叫哈尔滨船舶学院,其实力还在,但在国内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船舶学院又改名叫“哈尔滨工程大学”,也不知道当时改名是怎么论证的,当时的哈尔滨有个学院叫“黑龙江工程学院”,后来又冒出个“哈尔滨理工大学”,本地人都知道这三个学校是咋回事,但外地的考生却经常傻傻的分不清。
再比如现在的东华大学,对于不太了解高校的人来说,乍一听名字以为是野鸡大学呢,其实东华大学这个名字是后改的,以前叫“中国纺织大学”,可别小看中国这两字,这可是金字招牌,不是随便哪个学校可以冠以“中国”
这两个字的,不知道校方是怎么想的硬将“中国”两个字改没了,就叫“东华大学”了,前面甚至连“上海”两个字都没有,属于名字没改好的典型代表。
客观地说,校名对学校的发展的确有一定的影响。譬如:某地城市学院后改名为商学院,结果高考录取分大幅度下降;某校由学校改名为大学,结果高考录取分有一定程度提升。
不过,影响学校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是教育教学质量。只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出路才会更广阔,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学子报考、就读。仅仅想通过更改学校的名称来改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民众的口碑,只是权宜之计。不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必定是徒劳的。
中国文化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更关注的是名字的响亮,儒家有言:必须正名乎,名不正则言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大学改名,已经有了一段时间。较早的是部分大学为了恢复原来就有的校名,由于历史的原因所造成的校名混乱。最典型的大学改名就是现在的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新中国成立以前,可以说和山大、武大齐名。解放后国家实行所谓的院校调整计划,将河大拆分得只剩下一个名叫“开封师范学院”的高等学校。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发展,河大的老校友们从国外开始回到国内省亲访友,顺便到母校参观访问。看到当时河南大学的各种试验仪器陈旧老化,这帮从河大走出的学子回到所在国以后,纷纷购买仪器设备捐赠给母校。
东西寄到河南以后,根本就没有“河南大学”这个校名。不少东西只好给了郑州大学。原因就是当时的河南全省叫大学的学校只剩一棵独苗,即郑州大学。
由于学校名称的混乱,使得河南大学先由开封师范学院改为河南师范大学,再改回河南大学已经是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了。这就是大学改名的原始由来。从严格意义上讲,河大的改名应该是恢复原来的名称。
至于后来众多大学改换名称,既有急功近利的考虑,也不乏拉大旗作虎皮,装装样子,欺骗他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现象,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所二本院校,外强中干,没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再不起一个如雷贯耳的好校名,哪里还有优势可言?
不过确实有一些办学较久的专科学校升格为大学以后,取得成功的例子也不在少数。问题的关键还是物以稀为贵,那些以独门独户所创立的专科学校升格后不久,每年录取新生的分数线可以说是直线攀升。
大学改名这种问题还是要区别看待。既然是中国的文化就有正名这一说,为什么不可以由学校的当局者来具体操作?(2020/05/30)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nguobing.com/post/11205.html发布于 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