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小旺

中国大学的国际排名为什么不高了

小旺 今天 2
中国大学的国际排名为什么不高了摘要: 中国的大学为什么这么在意国际排名?很多普通人除了买必须的生活用品外买其他的商品都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会相互攀比和贬低对方。这就是典型的活给别人看,别人的言语左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不...

中国大学为什么这么在意国际排名

很多普通人除了买必须的生活用品外买其他的商品都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会相互攀比和贬低对方。这就是典型的活给别人看,别人的言语左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不自信的最直接体现。中国大学就是这种,自己不注重自身的教育质量,科研开展,却想着怎么多招留学生,而这些留学生说白了论量不论质,只要你愿意来,是人就行,以免试、给钱、陪读等吸引。这种能建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那才是真的没天理了,这只会让国内外优秀学子更加远离中国。

中国大学不自信的体现,洋人说的,都是对的

为什么有985211、双一流大学建设,就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大学的国际排名为什么不高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谁来评价世界一流大学。

其实没有统一标准和权威说法,就是靠这些商业利益为先的大学排名。

有人说我们排世界多少名了,进步多少名了有什么好处?当然有好处了,即使这个排名大家都知道有人为操作的可能性,但是很多人需要这个排名,至于他的不足之处就可以选择性的忽略了啊

中国大学的国际排名为什么不高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想去年排世界1000位,今年排世界100位,多少好处啊。

很多排名在国外狗屁不是,但是一旦到国内,洋人排的名,必然认为是权威,于是所有人顶礼膜拜,因为好处太多了。

领导高兴啊,有面子。

中国大学的国际排名为什么不高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学校高兴啊,又可以向***部门要更多建设经费。

老师高兴啊,更容易申请科研项目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的大学在意国际排名,从我们上学开始老师家长都一直很在意学习成绩排名,就连我们自己也潜移默化的在意起了排名。他是全镇第一名、哪家餐厅某地区排名第一、某运动员第四名无缘奖牌、世界第一高楼大厦、谁家孩子***倒数第一……发现没有,我们生活在一个比较的文化氛围里。人们往往能记住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却很难记住第四名以后的名字,哪怕第四名就差了那么一点点,我们往往以排名去衡量事物的综合实力

或许是孔子思想影响的缘故,东方文化里有在意排名的习惯。所以大学纷纷比较自己在中国范围内,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高考填写志愿的时候,如果有两所大学我能读,谁不会选择排名靠前的那个呢?而往往忽视了考察大学的学习环境,地理位置,发展前景等等因素。

不知道有没有跟我一样选择自己的大学后悔了的?警示后来者,选择大学不要单纯看排名,需谨慎!

大学国际排名,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其实中国的大学现阶段大可不必跟风。中国人口占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培养好本国人才,多出一些学术和研究成果,很自然地排名就上去了。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也许过不了多久将成为世界第一。也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的外国人才来中国留学镀金。所以,中国的985,211大学必须改变思路,拒绝洋垃圾和取消外国人超国民待遇。以吸引真正的国际际人才为目标。培养出一大批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尖端人才为宗旨。为中国办学!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大学雄起!

因为比起软性指标,排名这种可量化的硬性指标,更容易追踪。

你说你的学校更好了,凭什么这么说呢?看口碑吗?口碑怎么量化呢?看人才培养吗?什么样的算人才呢?你说XX样的人才是人才的时候,都有小机灵鬼出来跟你说,职称高/收入高/名气大/官阶高。。。就是人才吗?

而且更要命的是,中国的大学都是公立大学,不仅要服务下面,更要让上面高兴,拿得出让人看得见的数字,比软性指标更有说服力。

所以阿,到最后,还是发表论文量,论文引用率,SCI多少篇,国际排名多少,这些指标可量化,最有说服力。

我们说的,世界排名,其实就是USNEWS,Time,QS,还有ARWU,都是人排出来的,肯定不会完全准确,但是拿出一个排名,就是个可比较的东西,谁也不会说,排名第5不如排名第8。

你别说学校,就这么说吧,每次世界排名出来,吃瓜群众们,每次看到大学排名的时候,有几个会思考一下,他们排名的指标是什么?不都是直接看到排名,就发表“感慨”了。能想到背后排名机制的,一般也就是一句话“XX收礼了”。

而且,其实你很容易发现,在中国各界,人们都很在乎这种可以量化的指标,因为看起来“更公平”,高考看分数出国留学狂刷Gre,托福雅思,找工作了看谁的证书多,工作了几年后,朋友间比谁的收入高,谁的车贵,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上海大学国际排名比国内很多大学都高。为啥国内排名只有50多?

中国教育因为唯分数论被人诟病,不过,国际大学排名也是唯唯分数论,评分有明确的指标和计算方法,只要有决心,全校一起努力(论文互相引用等),花钱(请其他大学教授挂名发文章),二本也能压过清北。

上海大学还算有点内容的。U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曲阜师范大学数学全球第19,亚洲第1。清华数学才排国内第6呢。同样来自齐鲁大地的山东科技大学全球第24,只比北大低0.1分。

上海大学的国际排名和国内排名的差异,其实体现的主要是国内和国际两种大学排名在指标上的差异。在国际大学的排名上,比如就以QS为例,分别是5大指标: 学术同行评价、论文引用数、师生比、留学生比和国际教师,这些指标的比重分别是40%,20%,20%和5%, 5%。在这个指标里面我们可以看得见,最大的比重是同行评价。这是一个相对比较主观的评价,我们也很容易想得到国际同行的评价跟国内同行比的评价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大的差异。另外在国内的大学排行中,通常没有留学生比和国际教师比这两个指标,所以造成大学排名的差异也很正常。即便是国际大学的排名中,也是分很多个。比如校友会的世界大学排名,与前面的QS的排名就有一些差异。在这两个大学排名里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前两位这都很正常,但是第3名开始就有所变化。比如在校友会的2019世界十大权威大学排名里面,国内排在第三的是浙江大学(排名世界第73位),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的世界排名分别为85和***位。但是在qs的排名中,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为44和59位,浙江大学的排名是第68位。这就说明,即便是国际大学的排名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50多其实也不低了,目前下属院校基本都是地方部队改编合并起来的,能在上海大学圈里排在中上游也不容易的。跟交大复旦深厚底蕴和既有实力不能比肩,和同济华师大特色鲜明的地位也有一定距离。但是依靠市***的支持,过5-10年还是会有更好发展的,对得起上海大学这个招牌,就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还有那个东京大学😄

作为毕业多年的校友,可以告诉你和同在一线城市的985们的确不能比,但是在211里面待遇绝对是第一档!每年的经费超过许多三四线小城的985,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好不惧任何985也是不争的事实!

缺乏底蕴是真的,***取三学期制度特立独行也是真的!依靠魔都地理位置有着大量的出国机会更是真的。赶时髦作为综合性大学明明工科和社会学强,却喜欢引进各种明星或导演当老师搞文艺也是真的。

学校太年轻从老师到学生都感觉比顶级差口气更是真的!但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足,你只要真的很努力总能拿到不输给985的支持是真的!

如果有幸来到上大。与其挑剔她!不如接受她,愿你的未来能被自己温柔对待!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欢迎离开,但是来了就请幸福吧!

上海大学没有医学院,既然自称是综合性大学,应该是欠缺的。现在排名也就是这个水平。如果上海工业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没有合并进去,上海大学排名更低。相反工大和科大排名会更前一点。

[_a***_]高校在全球排名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德国大学世界排名普遍较低的原因,我个人觉得:

1. 德国之前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并不提倡对本国个别大学在经济,政策上进行扶植和倾斜。从而导致德国的大学各有各的学科特色,大部分高校只是在个别学科上很突出,并且一直突出下去。 但现在德国***已经开始实行所谓的精英大学的评比。对于获得精英大学称号的学校,给予经济上的扶植。致力于打造多学科突出的综合高校。相信不久之后,会有成效。

2. 现在学术界的官方语言毋庸置疑的是英语。评价一个学校的学术声誉的重要标准就是各学科教授在学术界的名气以及顶级期刊的论文数。如果你关注世界大学排行榜,英语国家的高校,几乎独领***。你如果看看德国人用英文写的书或者论文,应该可以体会到,Deuglish 对于国际学术交流也是会产生不利影响的。

3. 德国的高校和德国的企业有个共同特点: 科研生产贴近市场应用。 而应用领域的技术大多是成熟的科技,不会处于学术领域的尖端。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和高校合作可以带给市场成熟稳定的产品,却很少能在纯科研的尖端领域却的成果。所以德国工业世界第一,大学排名却不靠前。所以如果你到德国来学习,然后打算工作的话,工科类特别是机械电子能源化工是非常好的选择。文科哲学,法律,经济,神学由于语言的原因学习难度会非常大,尽管德国在这些方面都有欧洲前列的高校但并不推荐。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德国的大学含金量不低,为何QS世界大学排名却不高?

德國大學在世界排行榜中的名次確實不佳,甚至很少能擠進前50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就是眾所周知的「免費教育」。德國大學免學費,每學期只收取很少一部分雜費,而且給大學生提供非常多的***,在德國基本不存在上不起大學這一說,這讓很多國家的學生非常羨慕。與其說德國大學是一種精英教育,不如說是一種普及教育,其選拔功能並不強,倒像是一種全國性的***組織,肩負起很大一部分社會責任。

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德國大學主要靠國家撥款養活,這跟資金實力雄厚的英美私立學校有天壤之別。因此德國大學的各種資金都很有限,用途也基本限於給學校購買設備、維修建築等方面,能投入在學術研究方面的很少,也請不起太著名的教授。所以對於師資力量,學術研究起到了限制作用,也間接影響了生源質量,各國學習頂尖的學生,首選的都是如雷貫耳的世界名校,選擇德國大學並不多。

第二點就是德國大學偏科嚴重。德國大學比較偏重理工科,有很多的工業大學、科技大學等,當然也有文科學校,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綜合類大學其實並不多,而世界大學排名一般都是考察綜合大學的。概括地說,德國大學的教學水平比較平均,且各有自己的強項,從這個角度看,說德國並沒有真正意義的精英大學其實也有道理,所以德國人並不怎麼看重大學排名,一般是根據專業和就近原則來選擇學校。

第三點就是德國的大學教育與學術科研相分離。德國大學的學術資金有限,所以大學一般並不是學術研究的主力,承擔這部分責任的主要是各種科研機構和協會,比如大名鼎鼎的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協會(MPG)、弗勞恩霍夫協會(Fraunhofer-Gesellschaft)、亥姆霍茲聯合會(Helmholtz-Gemeinschaft)、萊布尼茨學會(Leibniz-Gemeinschaft)、洪堡基金會(Alexander von Humboldt-stifurg)等。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nguobing.com/post/15900.html发布于 今天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