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循环知乎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有哪些现代价值?
这个问题问得莫名其妙,“现代价值”是什么意思?
孔子善运用启发式教学。他善于调动人的智慧,因势利导。
孔子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第8章)孔子就是从不同角度引导发问者自己思考。
孔子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第8章)孔子的启发教学也因人而异,对启而不发的至少要暂时放弃。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不论孔子那个时代还是现代,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启发式教学不可或缺。
孔子是中国教育的实际祖师爷,他发现的启发式教学,后人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并运用它,这一点毋庸置疑。
意义就是启发式教学好使管用,而且是必须用。不会用启发式教学的人不配做教师。
当然,运用启发式教学也有技巧,不是“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提问那么简单,虚要施教者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育环境等等精心设计,会“启”才能“发”,要通过精准的“启”,换来充分的“发”。
谢谢邀请!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两字抓住关键。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不应说有现代价值,而是现代的教育也应当遵循这个规律。这是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是不要满堂灌的提醒,是处于学生立场看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
不愤不启,现在的课改理念就是洋思教学法的”先学后教”,就是杜郎囗的”导学案”。学生没有学过,没有努力尝试体验,没有疑惑,老师讲也白讲,效率太低。体验有时比知识更重要。自己能学会的不教,自主探究,试验推理,遇到难点和疑惑,都是”愤”。教师少讲、精讲,顺着学生思路讲,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去讲,问题式导引,这些是”启”。
不悱不发,强调的是追问知其所以然,是知识加工后的输出,是洋思的当堂检测和兵教兵,是杜郎口的课堂展示。
《论语》不读个几遍,没有深刻解读,没有资格谈孔子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一个专业课题,没有经历,没有总结研究就是不知。
只浮于表面的理解,也不能静心,古籍经典入门都难。
不敢谈孔子,只能分享一些读书心得体会。
圣贤很多都只是告诉我们答案,如同空中楼阁。如果没有志学自立、诚意正心的过程,很难推导出知行合一的实践步骤。
我就说几个我读圣贤经典的心得:
1.不要贪多,《四书》就够了。大体上读个一两遍,选十几篇有感的背诵,一篇太长可以一段,甚至一句话,或者自己把这一段总结成一句话背诵。
2.我们的时间有限,如果不能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书读再多也没用。一定要量力而行,对一个字词有深刻的解读都是赚的,刻在心里,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3.读书不要三心二意,如果没有其他问题需要解答,我建议只有认准唯一问题【认识自己】【成长自己】,也是终极问题。
4.学习过程千万摒弃反驳。不持主观意识,所以没有对立,这才是学习态度。辩论不是智慧。但我们可以质疑一切,因为把所有经典只当做参考书。
5.做一些补充,读经典一定要学会抠字词,比如“势”“利”“度”“静”“诚意”“正心”“智慧”“教育”等等,都能解读扩展写一篇文章,一本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nguobing.com/post/17685.html发布于 12-15